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近視眼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調查發現,青年人中的近視眼的患病率高于老年人。
近視已成為全球性的醫學社會問題,而亞洲被公認為是近視眼患病率較高的地區,因此有關近視的各方面研究倍受關注 。
近視眼發病機制
為了探明近視的發病機制,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提出了各種假說和推測,雖然尚沒有一個理論能完整的闡述近視的病因,但基本肯定近視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生后發育過程中由于環境的不同而產生的個體差異,就近視而言是指不同的視覺信息環境,例如:不同的工作距離,不同的用眼時間,不同的照明條件等對眼的影響。
2、遺傳因素
大量數據表明 , 近視眼的易感性是可以遺傳的。對同卵及異卵雙生子研究發現 , 同卵雙生子間近視眼的發生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 這與同卵雙生子基因的一致性相符。
從問卷調查的分析中發現, 除了閱讀、使用電腦等近距離工作外 ,遺傳因素在近視眼的發病機制中也占據重要的地位 。據統計 ,父母近視的遺傳因素對近視的作用比近距離工作等環境因素作用大 。
通過對青少年近視(16 歲前發生)和家族史的研究發現,父母均近視的孩子近視的發生率比父母一方近視或父母均不近視的孩子近視的發生率高 6.4 倍 。
家譜分析中, 預測可能發生青少年近視的人中有 百分之六十三終發生了近視,男女比例相同。在不同研究中, 近視發展速度 ,近視發展的程度, 與不同人群的患病率不同, 因此, 可能有多個基因參與近視眼的遺傳過程。近期,一項研究證實 ,近視的發生與多個基因有關。已經發現Xq28(MYP1), 18q(MYP2), 12q(MYP3)在幾個獨立的近視家系中有高表達, 其中第 18 號染色體和第 12 號染色體是通過高度近視家系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