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癥
一、定義
二、診斷
⑴ 發病較急,常在角膜外傷后24-48小時發病。
⑶ 視力下降。
⑸ 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
⑺ 前房積膿。
⑴ 急性發病,有外傷史或慢性淚囊炎病史。
⑶ 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
⑸ 實驗室檢查可找到致病細菌。
細菌學檢查:①角膜刮片檢查,Gram染色或Giemsa染色可找到細菌。②結膜囊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一)原則
(二)方法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由真菌侵犯角膜發生的嚴重的化膿性角膜潰瘍,發病前常有植物性眼角膜外傷。眼局部皮質激素和抗生素濫用也可誘發。夏、秋季節發病率高,常見于農民和老年體弱者以及近年有戴接觸鏡感染者。
⑴農作物引起的角膜外傷,病情進展緩慢,病程較長,抗生素無效。
⑶視力下降。
⑸前房積膿,量多、黏稠,常不成液平面。
⑴農作物眼外傷史,發病慢,病程長,久治不愈。
⑶角膜病灶表面稍隆、干燥,可見衛星灶、免疫環。
⑸涂片和培養可找到真菌。
⑴涂片法 在潰瘍邊緣刮取角膜壞死組織,涂在載玻片上,在顯微鏡下找真菌絲及孢子。
⑶真菌培養 用沙氏培養基培養。
(一)原則
(二)方法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 HSK)是因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使角膜形成不同形狀和不同深度的混濁或潰瘍的角膜炎癥,是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來回發作,近些年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⑴以前有眼病發作史,病程長,來回發作。
⑶眼紅,疼痛,畏光,流淚
⑸眼瞼皮膚皰疹。
⑴有熱病史等再發誘因,自覺癥狀同其他型角膜炎。
⑶病程長,來回發作。
⑸角膜知覺減退
⑴HSV單克隆抗體診斷藥盒 對角膜上皮刮片做病原學診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迅速出結果。
⑶細胞學檢查 刮片HE染色,可見多核巨細胞、核內包涵體。
⑸人外周血T細胞亞群測定 OKT3、OKT4、OKT8、T4
⑺病毒分離 準備好,但需要一定設備條件和時間。
(一)原則
(二)方法
⑵干擾素:人血白細胞干擾素8萬-16萬U/ml溶液滴眼,5萬-40萬U結膜下注射。
⑷左旋咪唑:口服50 mg,每日2次,每周連服3天。
⑹清創療法:①用濕棉棒擦去角膜病變區及其周圍溶解組織。②用棉簽蘸碘酒涂布潰瘍區,用生理鹽水沖洗。③用1.5mm冷凍頭,溫度為-60~-80℃,冷凍角膜潰瘍面,每點3秒,反復2-4次。
棘阿米巴角膜炎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是由棘阿米巴原蟲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進行性、潰瘍性角膜炎。通過污染的角膜接觸鏡、土壤和水源感染角膜而發生,病程約數月。
發病初期有異物感,眼部劇痛,眼紅,畏光流淚持續數周。
⑴病史,如佩戴角膜接觸鏡史等。
⑶角膜浸潤,上皮混濁,假樹枝狀或局部點狀熒光素著色。
⑸基質形成炎癥浸潤環,環周有白色衛星灶,中部基質混濁,頗似盤狀角膜炎,常有前房積膿。
⑴Gram染色和Giemsa染色組織涂片可見棘阿米巴。
⑶做角膜刮片,必要時做角膜活檢,用間接熒光素標記抗體染色或氟化鈣白染色做診斷。
(一)藥物
⑵克霉唑、咪康唑或酮康唑眼藥膏或眼藥水點眼。
早期可行上皮清創。如病灶局限、藥物失敗,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⑵視力下降,嚴重者僅有光感。
三、診斷
⑵角膜基質深層有細胞浸潤及水腫,后彈力層皺褶,外觀呈毛玻璃狀。
⑷房水混濁及有角膜后沉著物。
四、推薦檢查
⑵結核菌素試驗。
⑷可以進一步檢查血沉(ERS)、抗核抗體(ANA)、類風濕因子、萊姆滴度。
⑴局部可用皮質類固醇點眼及球結膜下注射。
⑶病因,如抗梅毒、抗結核和抗病毒等。
神經麻痹性角膜炎
神經麻痹性角膜炎(neuroparalytic keratitis)是由于三叉神經周圍性麻痹,使角膜營養障礙而發生的角膜炎癥。
眼紅,瞬目反應遲鈍。
⑴結膜充血為早期表現。
⑶角膜上皮有水腫脫落,基質層浸潤混濁,可形成潰瘍。若繼發感染,則出現前房積膿及角膜穿孔。
熒光素染色裂隙燈檢查。
⑴局部滴用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并用眼墊包眼。如有繼發感染,則按感染性角膜潰瘍處理。
暴露性角膜炎
暴露性角膜炎(exposure keratitis)是由于角膜失去保護而暴露在空氣中,引起干燥、上皮脫落而發生感染的角膜炎癥。
眼部刺激癥、燒灼感、單眼或雙眼發紅,常常晨起時加重。
⑴有以下病因的相應的表現,如眼球突出、眼瞼缺損、瘢痕性瞼外翻、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麻痹、上瞼下垂矯正術后上瞼滯留和瞼閉合不全深昏迷、深麻醉狀態。
四、推薦檢查
⑵檢查各種潛在的病因,如第Ⅶ腦神經麻痹。
⑴以病因為主,如眼瞼缺損修補術、瞼植皮術等。若瞼裂閉合不全,可酌情行瞼裂縫合術,減輕或解除其閉合不全,或配戴軟性接觸鏡保護角膜上皮。
⑶若有繼發感染,則按感染性角膜潰瘍處理。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混合充血。潰瘍始于角膜周邊部,炎癥浸潤向中部角膜淺層基質層蠶蝕性緩慢進展,向角膜中部進展緣呈潛掘狀。在潰瘍進展的同時,原有的潰瘍區逐漸由血管化組織填補。
四、
⑴免疫藥與皮質激素聯合系統用藥。
⑶板層角膜移植術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及分型
三、診斷
(2)點狀上皮下浸潤在裂隙燈下于前彈力層下方的淺基質層有略帶灰白或灰黃色點狀浸潤,愈合后留薄翳。
四、推薦檢查
五、
⑵抗炎、抗感染,用含有微量皮質類固醇的抗生素眼藥水點眼。
⑷一般禁用熱敷,以免局部充血增強變態反應。
角膜軟化癥
角膜軟化癥(keratomalacia)是由于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一種角膜溶化及壞死的致盲眼病。
患兒消瘦,精神萎糜,皮膚干燥粗糙呈棘皮狀,聲音嘶啞,由于消化道及呼吸道的上皮角化,患兒可伴有腹瀉或咳嗽。早期癥狀主要是夜盲,但因幼兒不能訴述,常被忽略。
⑴患兒消瘦,精神萎糜,皮膚干燥粗糙,聲音嘶啞
⑶結膜干燥,在臉裂部近角膜緣的球結膜上出現三角形的尖部向外眥部的干燥斑,稱Bitot斑。
四、
⑵用抗生素眼藥水或眼膏抗感染。
⑷若角膜已穿孔,可行結膜遮蓋術或角膜移植術。如眼內容脫出,可行眼球摘除術或眼內容剜除術。
角膜變性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角膜周邊灰白色混濁,先上下,后內外,而后形成環形,寬約1mm,外側邊界清楚,內側邊界稍模糊,與角膜緣之間有狹窄的透明帶相隔。
四、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推薦檢查
⑵如果無眼前節疾病或長期青光眼體征,角膜帶狀變性不能夠解釋,可考慮以下檢查:測血鈣、球蛋白、鎂、血脂水平、尿素氮、肌酐含量,懷疑痛風時測定尿酸水平。
⑴輕癥無需,混濁嚴重者可行板層角膜移植術。
角膜營養不良(corneal dystrophy)是指與遺傳有關的原發性病變,具有病理組織學特征的組織改變,與因食物攝入不足引起的營養不良無關。據受侵犯角膜層次而分為角膜前部、實質部及后部角膜營養不良三類。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地圖狀條紋較粗,為淡混濁區。
⑷泡狀小的透明圓泡,位于上皮內。
四、
顆粒狀角膜營養不良
顆粒狀角膜營養不良(granular dystrophy)是角膜基質營養不良之一,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為97%。光鏡下可見角膜實質淺或上皮層內顆粒為玻璃樣物質,用Masson三重染色沉著物呈亮紅色。
病情進展緩慢,視力下降,為雙側性病變。常出現于10歲以前,但很少在中年以前出現癥狀,角膜糜爛少見。
⑴雙側對稱性角膜病變。
⑶裂隙燈下可見角膜中部部實質淺層有較多散在灰白小點組成的面包渣樣混濁,其間有透明角膜分隔,角膜周邊不受侵犯。
⑴視力好時,不需。
⑶本病為規律的顯性遺傳病,外顯率高。預防在于遺傳咨詢。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早期角膜中部部后面可見滴狀贅疣。中期為內皮功能損害,實質層及上皮層水腫;上皮發生大泡,大泡破后則劇痛。晚期大泡性角膜病變病癥狀緩解,但角膜水腫增厚加重而使視力受損嚴重。
⑴眼壓。
五、
⑵晚期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裂隙燈下可見角膜表層水泡,水泡大小不等,水泡破裂處熒光素著色。角膜基質混濁。
⑴檢查眼壓
⑶熒光素血管造影幫助診斷黃斑囊樣水腫。
同Fuchs角膜內皮營養不良的。
角膜先天異常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角膜頂端變薄呈錐形隆起。
⑷早期圓錐角膜可通過角膜地形圖檢測發現。
⑴檢影和屈光檢查,尋找不規則散光和紅光反射有無水滴或剪影。
五、
⑵重度者、角膜混濁嚴重者,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一、定義
二、診斷
⑵眼壓、眼底和視功能在范圍。也可有近視或散光。
無需。
一、定義
二、診斷
⑵視力差或弱視,或有高度遠視。
無需。因易發閉角型青光眼,在該病易發年齡階段可行激光虹膜周邊切除術以預防。
接觸鏡引起的角膜并發癥
一、癥狀
二、各種并發癥
⑵角膜上皮水腫 由于長時間的配戴,引起角膜上皮缺氧。表現為角膜中部部灰白混濁,稱為Satter幕。停止戴鏡或選用含水量高和通氧率高的軟鏡,可改善癥狀。
⑷角膜潰瘍 鏡片壓迫角膜過緊,可發生無菌性角膜周邊部小潰瘍。如有細菌和真菌感染,則引起化膿性角膜潰瘍。一旦發生角膜潰瘍應立即按角膜潰瘍。如有棘阿米巴原蟲感染,則應用新霉素和普羅帕咪等。
三、推薦檢查
⑵疑有角膜感染時,如有可能,對接觸鏡進行培養。
以預防為主,預防以上并發癥的發生,首先是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二是無論何種接觸鏡夜間均要取下。三是要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四是要定期醫院檢查。根據并發癥診斷采用不同的抗生素。
角膜腫瘤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單眼或雙眼發病,可伴發附耳、耳前瘺管、瞼缺損等其他先天異常。
手術切除。必要時可行板層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
一、定義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⑵在裂隙燈下腫瘤與組織界限分明。
手術切除。